更新时间:2024-06-25
描述:
樱桃是阿西罗拉樱桃的中文名称。原产于热带美洲西**群岛加勒比海地区,因此又叫西**樱桃。适合在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热带及**带地区生长,以富含维生素C而闻名于世,是世界公认的“天然VC**”和“生命之果”。[2]
樱桃樱桃欧洲樱桃的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伊朗北部可卡撒斯山脉的南部,直到欧洲西部山区。公元2到3世纪,樱桃被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各地栽培,到16世纪末已开始进行广泛的经济栽培,欧洲樱桃为比较高大的乔木,欧洲樱桃苗木为小乔木。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首先人工栽植樱桃苗木,当时罗马帝国把樱桃作为果树栽培,并先后从被其占领国带回樱桃资源。公元40-60年罗马帝国占领英国期间,英国开始种植樱桃。到14世纪樱桃苗木种植扩大到北欧各国。17世纪,欧洲移民把欧洲樱桃苗木带到了北美洲。随着欧洲和北美洲国家在世界的扩张,也把樱桃带到世界大部分温带国家。
虽然种植欧洲甜樱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00年前仍仅限于庭园栽培。当今欧洲樱桃种植业已遍布世界大部分温带国家,主要栽培区集中于北纬和南纬30度到45度区内,集中产区是欧洲和北美。欧洲由于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冬季不太寒冷,使樱桃苗木种植区向北推至北纬59。附近的挪威南部,而在低纬度南纬15左右的秘鲁山区,由于高海拔的影响,使其也可种植樱桃苗木。
中国樱桃栽培始于19世纪70年代,是由当时的传教士和侨民等带进来的。据《满洲之果树》1915年记载,1871年美国传教士J.L.Nevius带进了首批10个品种的甜樱桃苗木、酸樱桃和杂种樱桃苗木品种种植于山东烟台东南山。此后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俄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引入了那翁等品种种植于青岛、大连、威海等地.甜樱桃苗木经济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推广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陆续从中国之外引进了近200个品种。并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新疆及云南、贵州、四川的高海拔地区广泛试种及发展。甜樱桃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可达25、30米。长势旺,干性强,枝条多直立生长,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或开张半圆形;叶片大;多数品种自花不实;果实心脏形、肾形或圆形,果皮光泽亮丽,较中国樱桃苗木厚、韧,紫色、红色或黄色,果肉厚,食用率高,酸甜可口。
樱桃乔木,高2-6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或被疏柔毛。冬芽卵形,**。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暗绿色,近**,下面淡绿色,沿脉或脉间有稀疏柔毛,侧脉9-11对;叶柄长0.7-1.5厘米,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个大腺体;托叶早落,披针形,有羽裂腺齿。[1]
花序伞房状或近伞形,有花3-6朵,先叶开放;总苞倒卵状椭圆形,褐色,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边有腺齿;花梗长0.8-1.9厘米,被疏柔毛;萼筒钟状,长3-6毫米,宽2-3毫米,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全缘,长为萼筒的一半或过半;花瓣白色,卵圆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枚,栽培者可达50枚。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0.9-1.3厘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
樱桃生于山坡阳处或沟边,常栽培,海拔300-600米。[3]
樱桃是喜光、喜温、喜湿、喜肥的果树,适合在年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600~700mm,年日照时数2600~2800h以上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时间在150~200d,冬季极端**温度不低于-20℃的地方都能生长良好,正常结果。若当地有霜害,樱桃园地可选择在春季温度上升缓慢,空气流通的西北坡。考虑到樱桃根系分布浅易风倒,园地以在不受风害地段为宜,土壤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佳。
产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
上一个:庄稼收割机
下一个:细心养殖天然放心生态肉羊